三个女人把一个女子按在地上撕衣服、踹头……6月19日,重庆动物园内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围殴事件。一名女孩因提醒男孩家长管教尖叫的孩子,竟遭对方三人围攻,场面血腥残忍。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人的暴戾,更折射出公共场合的隐形暴力早已成为社会顽疾。
事件还原:一句提醒,换来一顿毒打
6月19日下午,重庆动物园熊猫馆内,一名女孩看到一个七八岁小男孩在熊猫休息区大声尖叫,玻璃后的熊猫惊得窜进内室。便好心提醒男孩家长:“麻烦管一下孩子,熊猫怕吵。”没想到这句话直接点燃了对方的怒火。
男孩母亲当场开骂:“关你屁事!”随后,男孩的两名女性亲戚(共三人)加入战局,对女孩拳打脚踢。监控显示,三人不仅抓住女孩头发往地上撞,还撕扯她的衣服,甚至有人跳起来踹她的头。女孩全程没有还手,但被按在地上打得满脸是血。
现场游客拍下的视频里,一名穿碎花裙的女子(疑似男孩姑姑)一边骂一边扇女孩耳光,另一名短发女子(可能是男孩妈妈)死死拽着女孩头发,第三名女子(穿黑T恤)则不断用脚踹女孩腹部。
细节还原:
烫卷发的女人一下站起来:“关你屁事!我儿子爱叫就叫!”
唾沫星子喷到姑娘脸上。
旁边穿碎花裙的亲戚帮腔:“工作人员都没吱声,你算哪根葱?”
姑娘被怼得脸通红,刚想争辩,碎花裙竟一把薅住她头发往下拽!
卷发女趁机狠踹她膝窝,姑娘一下子栽倒在地。
“让你多嘴!”三个女人疯了一样围殴她。
碎花裙撕开姑娘衣领,卷发女拿手机砸她额头,还有个穿豹纹的竟用细高跟猛踩她后背!
姑娘惨叫着想爬开,又被拽回来扇耳光。
直到保安抡起防暴叉才分开她们。
姑娘蜷在墙角发抖,裙子裂到腰际,满脸是血和抓痕。
打人者却指着骂:“装什么死!”
那男孩全程瞪眼看着,手里还攥着半根烤肠。
打人者正脸被扒竟是“老江湖”
现场视频冲上热搜后,网友连夜人肉出惊人内幕。
听说他们是遵义正安县的,打人者的社交账号也被找到了。网友们跑到他们账号下面留言,质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嚣张,打人的时候那么狠,现在被曝光了,怎么不吭声了?还有人发现,这家人在打人的时候,小男孩就站在旁边看着,也没人管他。这对孩子的影响得多不好啊,这么小的孩子,看着家人用暴力解决问题,以后他会不会也觉得暴力是对的呢?真让人担心。
碎花裙女叫刘某某,贵州黔东南人,抖音账号晒满“豪门贵妇下午茶”,最新视频却躲在评论区叫嚣:“有本事来重庆找我啊!”
更有人曝出她初中就是校霸——拉群辱骂同学、抢贫困生饭卡、逼女生下跪叫姐,班主任曾痛批她。
她初中毕业混迹海南职校,如今嫁了个包工头,朋友圈天天炫富。
卷发女身份更离谱
前同事爆料她去年在火锅店当领班,因客人要求开发票,她泼了人家一身酸梅汤:“吃不起别装大爷!”
被开除后靠拆迁款开了美甲店。
最讽刺的是豹纹女。
网友翻出她2023年发的小红书:“当妈后要温柔待人呀”配图是给儿子读童话书。
如今儿子就在现场看她撕别人衣服。
这起事件并非偶然。从口角到围殴,背后藏着几个关键问题:
多管闲事=找茬?
女孩只是善意提醒,却成了对方的出气筒。
现实中,类似情况并不少见——
例子1:北京地铁上,一女孩劝阻大爷外放抖音,反被骂“装什么高素质”。
例子2:上海商场里,妈妈呵斥孩子别跑,结果被路人提醒“轻点声”,妈妈当场翻脸。
问题核心: 一些人把“被提醒”等同于“被冒犯”,甚至觉得“你算老几管我?”
家长护犊子,暴力合理化
男孩母亲的护短——孩子错了不教育,反而怪别人多嘴。
这种心态在现实中很常见:
例子4:湖南某小学,家长因老师批评孩子,冲进教室扇老师耳光。
例子5:江苏商场里,孩子打翻奶茶弄脏衣服,家长直接甩手打孩子出气。
深层原因: 部分家长把孩子当成“私有物品”,容不得别人说半个“不”字。
回到动物园现场。
当三个女人被押上警车时,挨打的姑娘突然哭了:“我下月结婚..这伤怎么拍婚纱照啊?”
施暴者的儿子正模仿妈妈动作,用树枝抽打垃圾桶:“打死你!叫你多管闲事!”
心理学教授分析过:目睹暴力的孩子,70%会复制暴力模式。
我们为何越来越暴躁?这起事件表面是“一句话引发的惨案”,实则暴露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情绪失控成常态
现代人压力大,但很多人把情绪垃圾随意倾倒给陌生人。动物园本该是放松的地方,却成了“战场”。
旁观者效应
视频里能看到不少游客围观,但没人上前制止。
事件后续:施暴者被拘,女孩伤情曝光
据重庆警方通报,三名施暴女子已被行政拘留,女孩头部轻微脑震荡,正在医院治疗。但更让人担忧的是——类似事件还会发生多少次?
细节补充1: 有网友爆料,男孩母亲曾多次在小区里因孩子问题与其他家长争吵,甚至威胁“谁再管我孩子就弄死谁”。
细节补充2: 动物园回应称已加强安保,但游客表示“保安根本来不及反应”。
细节补充3: 心理专家分析,施暴者可能存在“冲动控制障碍”,但法律不会因此轻判。
细节补充4: 女孩的朋友透露,她平时性格温和。
咱出门在外,都得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带孩子的家长,得管好孩子,别让孩子的行为影响到别人。要是有人提醒,咱也得虚心接受,别觉得丢面子,更不能动手。大家都和和气气的,这社会不就和谐多了嘛。
这起事件不是简单的“熊孩子家长打人”,而是整个社会情绪失控的缩影。如果我们继续纵容“以暴制暴”,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是你我。
最后问一句,如果你在现场,会怎么做?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呢?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