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是明珠总不至于蒙尘。
这不,董晴,37岁,就靠着电视剧《以法之名》强势出圈了——无他,唯“实力过强”尔。
她饰演是张文菁。
作为一名辩护律师,她有着在法庭公然质问寻求司法公正的大无畏精神和反抗精神,却也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成为了被枪打的出头鸟,一人难抵千军万马的腐败势力,受尽威胁,她最终不得不被迫认罪,含冤妥协。
“张文菁”戏份不多,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千万人吾往矣,她作为先行者,以一己之力撕开了黑暗腐败的口子,这便足以掀起公平正义的千层浪。
演员董晴让观众颇为眼前一亮,她的表演颇具戏剧张力和感染力。
虽然张文菁并非主角,而是个小小配角,但因为有董晴锦上添花的表演加持,人物弧光有了,剧情被盘活了,观众的情绪沸腾了。
董晴在的几集简直成了戏眼一般的存在。
台词振聋发聩、铿锵有力,情绪充沛饱满、细腻精确,从据理力争到无奈妥协,表演前后转换自然贴切,张弛有度,好几个瞬间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董晴的表演尤为浑然天成。
作为观众,你不会分心,而只会被其表演牢牢锁定,然后在心里对其拍手称快——无须其他形容,“专业”二字便是对董晴的最高评价——她是个好演员。
演员的价值永远不在于流量多少,而在于创造出的作品是否能打,塑造出的角色是否被观众所认可。
无疑,董晴不止一次向观众证明了她的不俗演技。
《追光的日子》里的白洁;
《尘封十三载》里的杜梅;
《去有风的地方》里的谢晓春;
《执念如影》里的乔颖莉;
《心居》里的葛玥;
《创业年代》里的关桃;
《武动乾坤》里的林青檀;
《亲爱的活祖宗》里的甄可意;
《最好的我们》里的蒋年年;
《西小河的夏天》里的沈秀娟...
一路走来,演艺圈竞争激烈,有人大爆,有人上位,有人过气,而董晴皆不在此行列,她一向不温不火,很多人都不能立马叫出她的名字,她走的是“小火慢炖”模式。
“我现在就在生活当中,反正我也没特别有名儿。”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这个时代,默默无闻通常只能泯然众人矣,常常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董晴能一步步崛起,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而那三分偏偏是最至关重要的部分,毕竟,当市场饱和,努力与回报就往往不成正比,而一个贵人,一个机遇,一个风口,往往就能让一个人起飞。
一路走来,董晴抓住了很多机遇,在这个圈子里,先是有很多贵人看见了她,她承接住了运势,最后她才能被观众看见。
1983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董晴从小学习舞蹈,也一步步走了出去,从淄博到济南,从济南到北京,她的世界在不断拓宽。
董晴的人生第一次与表演有了交集得益于“大佬”的青睐——他是著名导演尤小刚,代表作品有《孝庄秘史》《凤在江湖》《康熙秘史》《杨贵妃秘史》《凯旋在子夜》《对手》《死去活来》等。
彼时董晴仍是个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乳臭未干的人微言轻的新人,无人问津是常态,她自己都认命了,想着拿到文凭就去教书,但一次试镜却让其表演梦起死回生了。
董晴万万没想到屡败屡战的自己竟然在大导尤小刚那里一路亮起了绿灯。
职场的规律常常如此,碰上对的人,以一个对的理由,由他引你进入一个对的圈子,有的人生来就有门路,或用钱买通了门路,如若什么都没有,内心的强大动力,也是一个门路。
她并非有着天人之姿,各方面都很平平,董晴有自知之明,而大佬偏偏从众多新人中认准了她一个,并邀请其到其创立的中北国际演艺专修学校进修,还将其签约到了自己公司旗下。
董晴受宠若惊,更让其欣喜若狂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她接二连三地获取了不少好资源,而且还在电影《墨子》里当上了女主角,由此可见,尤小刚对其的赏识之深,董晴当年是其“嫡传弟子”般的存在。
如今看来,大导不愧是大导,眼光独到,慧眼识珠,董晴在表演上的天赋是有目共睹的,既有观众缘也不乏灵气,颇有“剧抛脸”的发展趋势。
对初出茅庐的董晴而言,那已然是命运的馈赠,与此同时,她的唱跳才华还被著名作曲家张宏光挖掘,董晴由此成为了少女组合“新宠儿”的队长。
不说扶摇直上,也是平步青云,作为新人,董晴着实飘飘然了。
只是,她的梦没过多久就如幻影般破灭了,随着尤小刚的式微,董晴也开始回归到本属于自己的位置,步履维艰了起来。
但她没有用所谓的“顺其自然”的托辞来安慰麻痹自己,而人只有在想不出办法 、已经无事可做的时候,才会说“随缘”来逃避现实。
董晴选择了迎难而上。
这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未来是由无数个今天、无数个当下组成的,解决好当下的问题、认真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未来其实就会在当下解决的一个个问题中延展出去,水到渠成。
她没有一天是懈怠的,任何一个微小的机会,她都不放过,任何能够学习的地方,她都不错过。
董晴曾说,雷佳音是她的贵人,他的一场吃饭戏对其表演产生了启蒙性的影响。
“我总是很学生思维,为理论知识所桎梏,雷佳音老师让我重建了表演框架,让我懂得了表演不能被模式或既定观念给束缚住。”
所以后来,她能在《最好的我们》里贡献了一个几乎没有表演痕迹的角色——贝塔蒋年年,并以此为契机,结识了后来一直与其私交甚密的闺蜜——谭松韵。
对董晴而言,谭松韵是她的亲密好友,也是她在表演上的知己良师,两个重感情且同频的人,互相支撑,互相帮助,互相陪伴,成为了演艺圈的一段佳话。
禁得起时间考验的才是真感情。
35岁董晴结婚,谭松韵也如约而至,给挚友送上了最为诚挚的祝福。
一路走来,正是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贵人、知己、伯乐不断给董晴伸出来援手,助长并丰满其羽翼,她才能步步生花,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家人、朋友、老师、合作伙伴、同事,我都非常感谢他们。我对演员的理解就是——要真的尊重表演这件事,就会是一个好的演员。”
当然,贵人并非凭空而来,打铁还需自身硬,真正的社交是使别人更成功,是努力让给予多过索取,人们只喜欢与他们了解和喜欢的人做生意,任何行业都是如此。
自助者,人恒助之。
不过,并非只是建立了所谓的关系网就能成功,在追求职业、成就人生的过程中,朋友、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的作用也非同小可。
董晴在认识了戚九洲之后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她对爱情是怀疑的,觉得那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带来的只是对自己无谓的消耗,她不知道爱情的归宿在哪儿。
直到董晴结识了戚九洲。
跟董晴一样,他也是演员,而且还是个星二代。
戚九洲的父亲是著名的导演戚健,代表作品有电影《花季雨季》《结婚七年》《天狗》《守望天山》、电视剧《坐庄》《美女也愁嫁》《春暖花开》等,还获得过电视剧飞天奖、电影金鸡奖等荣誉,是个名极一时也才华横溢的导演。
戚健生性乐观,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可惜天妒英才,于53岁就因胃癌去世了。
儿子戚九洲耳濡目染遗传了父亲的豁达、踏实和韧劲儿,却没能复制父亲在艺术上的才华,没能挣脱“星二代不火”的诅咒,他作为演员而言,一直很名不见经传。
然而虽然他在表演上没打通任督二脉,但在感情里,他却是人生赢家,因为戚九洲赢得了董晴的心。
一个女人迟迟未走入婚姻,什么理由都是借口,唯一的理由只有一个——她没遇到对的人,感情这件事,选择大于努力,选对了人,就成功了一半,选不对,后期再怎么努力也没什么大用。
跟戚九洲在一起后,董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和踏实,备受感情滋养,她变得更为轻盈自足,这些感觉不是假的。
没有花里胡哨的把戏,没有花言巧语的伪饰,没有各种套路与诡计,他就靠真诚与真心一点点融化了她心里重重的坚冰。
深刻感觉到了“1 1>2”,也因为彼此是满足了彼此的核心需求的,董晴义无反顾与戚九洲走入了婚姻。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有人陪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站在一起面对所有的不如意,她感到的是具体而充实的幸福。
这种幸福不是别人凭空给她的,而是董晴用自己所拥有的价值交换得来的。
至始至终,她都没放弃过自己,她要走的一直是上坡路。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